近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围绕农村、社区行政区域交错、服务对象重叠、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村社联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服务联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组织联建 凝聚基层发展合力
走进长安社区食堂,看到居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歌舞、唠家常,大家一改往日“楼道见面不搭话”的尴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之前我们住上下楼,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今天坐到一起吃月饼、看节目,不知不觉就聊起来了,感觉亲切了不少呢。”社区居民张伏明说。
滨河镇长安社区、南元村等11个村和社区在中秋、春节、元宵节期间,联合开展“三村一社侨联动 籽籽同心迎新春”主题活动、“万家灯火闹元宵 一碗汤圆盈瑞气”文艺演出和“蛇年有好‘市’ 金蛇迎春节”年货节,民俗表演、非遗展示、集市消费等多元形式吸引2000余居民参与,让传统节日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昌镇东园村、黄湾村与明珠社区充分利用东园村VR课堂、黄湾村党员学习教育课堂等资源力量,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红色教育,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联营 激活闲置资产动能
为破解村集体产业发展瓶颈,文昌镇双桥村和迎宾社区进行跨区域整合资源,村党组织盘活闲置资产,社区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社区宣传引流、村集体运营落地”方式,共同建成了双桥嘉苑便民市场,成功构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既根治了占道经营顽疾,又激活了闲置土地价值。
滨河镇新墩花园社区与新墩村共同创办的鑫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厂房内,30 名居民正在进行分拣工作,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分拣衣物,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还能增加一份收入。公司将年营业利润的5%捐入社区公益基金,用于困难帮扶、环境整治、为老为小服务等民生实事。“村社采取产业联营的方式把废品变成资源,用资源换取资金,居民的收入增加了,民心也就凝聚起来了。”社区书记黄莉说。
治理联抓 营造多元参与生态
从“干部独角戏”到“党群大合唱”,统筹全区22个村、社区跨区域协同建起“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嫁女不收‘高额彩礼’,日子越过越有底气!” 在万达商圈党群服务站,滨河镇阳光社区与南关村联合组建的宣讲队正在给来往的消费者宣传抵制高额彩礼的内容。
这支志愿服务队已经百余次深入商场、小区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简约婚礼”主题宣传,他们通过案例剖析、现场签约等不同形式,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尚,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同时,各村和社区联合培育164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退休党员、商户、居民等2271名志愿者开展“新河志愿‘红’ 守护生态‘绿’”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基层治理实现了从“党员干部主导”向“党群共建共享”的转变。
服务联做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在滨河镇中山社区,一间原本堆满杂物的库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120平米的“悦邻健身房”,跑步机、乒乓球台、力量训练器材一应俱全,每天都有30余名居民前来锻炼和活动。这本是南关村的一间库房,为了满足居民运动健身需求,南关村和社区沟通协商,由社区出资源、村集体出场地,盘活闲置资产,打破“村居壁垒”,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
为实现区域党建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达到村和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共享目标。滨河镇新河社区与大板村、炭场子村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书》,文昌镇明珠社区与黄湾村签订《办公用房共用协议书》,采取活动阵地公用、活动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 “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 的双向流动。
“村社联建的初心是服务居民,村社联建的目的也是服务居民。”沙坡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做细做深做实“村社联建”,构建起村社优势互补的“发展共同体”,以共建促共治、以共享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