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光影暖人心·文明伴你行——大武口区“光明影院”公益观影首映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光明影厅’授牌仪式”在石嘴山万达影城启幕,辖区近200名视障人士、家属、志愿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见证这一温暖时刻。
为无声光影筑桥,让温暖与爱同行。本次活动由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宣传部、大武口区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大武口区委、大武口区残联、大武口区文明办联合主办,大武口区卫健局、石嘴山万达影城及大武口区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共同协办。

聚焦现实需求,破解服务困局
“光明影院”文明实践项目是在中央宣传部指导推动下,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的以声音为媒介的全国性公益项目。自2017年发起以来,至今已制作700多部无障碍电影,覆盖全国,惠及300多万视障人士。
2025年8月,大武口区成功入选该项目第二批全国试点,并积极推动“光明影院”项目落地。这一举措有效填补了大武口区的志愿服务空白,能够让更多人关注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推动文化共享减少文化落差,搭建起一座连接光影世界与特殊群体的桥梁。
构建公益网络,推动常态服务
在推动“光明影院”公益助残项目落地辖区过程中,大武口区坚持“需求导向、覆盖广泛、服务专业、内容充实、运行持续”的理念,形成了一套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分步有序实施。遵循“试点申报—网络构建—活动启动—服务延伸”的推进路径,确保项目稳步拓展、惠及城乡。
二是多层次阵地布局。通过构建“中心—站点—影城”三级服务网络,将大武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光明影院”文明实践项目公益影院,13个实践站作为固定放映点,授予万达影城“石嘴山市文明实践基地”与“大武口区光明影院文明实践项目公益影院”,标志着公益放映体系正式建成,并推动服务从单次活动转向常态化、阵地化运营。
三是整合专业志愿力量。组建“微光助行”志愿服务队,并开展系统培训,为视障人士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陪同与引导服务,确保观影体验温馨顺畅。
四是服务内容深化。大武口区将无障碍观影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设立“光明集市”综合服务区,集成健康义诊、爱心义剪、政策解读、盲文阅读、有声听书等多样化便民项目,全面提升助残服务的温度与广度。
整合社会力量,保障服务实施
据悉,本次“光明影院”公益观影首映仪式不仅标志着项目正式启动,更是一场温暖细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确保视障观众顺利参与,大武口区提前组建“微光助行”志愿服务队,系统培训60名志愿者并在启动仪式上授旗。活动当天,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签到引导、全程陪同观影及“光明集市”协助等全流程服务,营造了安心舒适的活动氛围。
与此同时,项目的顺利落地既得益于大武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的持续运行与积极探索,也离不开石嘴山万达影城充分发挥其在影厅设施、无障碍环境与服务标准方面的专业优势,为视障群体打造安全、温馨、沉浸的观影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影城同时也是万达电影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团圆志愿者影视专项基金联合发起的“梦想电影院”公益放映点,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该企业的社会责任。
优化观影体验,传递城市温度
为优化视障群体的长期观影体验,持续传递城市人文关怀,大武口区“光明影院”项目在启动仪式后举行了首场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并由此建立起标准的服务流程。
本次放映的《万里归途》无障碍版本,在流程上体现了项目未来的服务标准:映前,主持人为现场观众系统梳理了影片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关系与故事发展脉络,帮助视障朋友们在听觉层面预先构建起影片的叙事框架,从而更顺畅地融入后续的电影情境。放映中,无障碍版本在完整保留原片对白与音效的基础上,于剧情展开的间隙嵌入专业的口述旁白,将关键的视觉画面、场景转换与角色动作转化为精炼的听觉语言,有效弥补了视觉信息的缺失,构建了一套完整且流畅的声画交织的叙事体系,确保了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传递。《万里归途》大量取景自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口述影像在本次放映中成功地将小镇风貌传递给视障观众,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
此次首映不仅是一场观影活动,更是大武口区“光明影院”项目常态化服务的开端,标志着专业、温暖的无障碍观影体验将成为视障群体的长期文化福利。项目通过“体系联动+阵地覆盖+志愿助力+服务融合”的模式,不仅切实解决了视障人士“看电影难”的现实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联动商业影院资源、提供高品质无障碍文化服务的新路径,生动诠释了城市文明进步的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
未来,大武口区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志愿者培训,推动项目常态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光明影院”项目走进社区与乡村,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真正让“光影有声,文明有温”,照亮每一位视障人士的精神世界。




